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李愿 北京报道
金融强国需要拥有强大的货币、强大的中央银行、强大的金融机构、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强大的金融监管、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
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需要高度开放的商业环境、深度的金融市场体系、健全的法律体系和国际化的金融监管体系等一系列条件。
对外开放是中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改革开放45年来,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金融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银行业规模已位居全球第一,保险市场规模位居全球第二。
随着国际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在“主动对接、积极吸纳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的进一步对外开放理念下,我国金融业正在谋划一批金融开放举措。
1月24日,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在香港第十七届亚洲金融论坛上表示,对外开放是中国金融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动力。下一步,将继续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研究一批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的金融开放举措,支持更多外资机构来华展业兴业。
外资银行在中国发展,既要发挥优势特色,注重专业化、差异化发展,也要将自身发展策略与我国方针政策导向更好结合,将金融资源真正集聚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上来。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桥头堡”,香港是全球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在新一轮金融业制度型开放背景下,香港需要也必将不断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为此,金融监管总局将继续支持香港巩固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支持中资金融机构扎根服务香港本地市场等。李云泽表示,香港作为一个中西合璧、魅力无限的国际金融中心,一定会迸发出更大活力和更强竞争力。
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也要确保国家金融和经济安全。在全面加强金融监管背景下,金融监管应在大局中思考谋划外资银行开放和监管工作,一体推进外资、外事、外交工作,以外资银行开放和监管为抓手服务外交政治大局,努力促成“开放与安全一盘棋”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