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特产焕新有惊喜

尚怡达人 2024-01-16 48821人围观 科技经济农业上海互联网

  “农业大摸底”,越摸越惊喜。“网红”黑龙江蔓越莓在互联网上引发了一场火爆的“农业大摸底”,各地纷纷晒出自己的“隐藏款”特产。四川鱼子酱、甘肃南美对虾、重庆淡水澳龙、山西大闸蟹、上海崇明藏红花……这些新土特产颠覆了人们的传统印象,让不少本地人惊叹“还有多少惊喜是我不知道的”。

  新土特产并不稀奇,原因是随着农业科技进步,新品类新设施新模式的推广,很多品种已走出传统主产区,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自然条件限制。同时,我国幅员辽阔,大环境里有小环境,大气候里有小气候,给了发展新土特产充分的想象空间。如此,不仅南北方、东西部之间品种交流互通频繁,一些国外特有品种也能在中国找到适宜区域。可以断言,今后类似现象会越来越多。

  反过来思考,有的“隐藏款”特产如果连家乡人都不熟悉,就很难说已经被市场认可了。作为农业大国,我国从来不缺好的农产品,但缺强势的农业品牌,很多好产品养在深闺人未识,普通公众对其缺乏了解,往往导致“人参卖出萝卜价”。我国是拥有14亿多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的国家,有民以食为天的饮食文化,消费者对农产品有很高的期待,但苦于信息不对称,买到优质农产品的机会成本较大。两相对比可见,“农业大摸底”给了特色农产品一次绝佳的亮相机会,背后蕴藏着一个巨大的内需市场。

土特产焕新有惊喜

  如何发掘这一巨大市场?这涉及正确认识产地和品牌的关系。农产品品牌与产地强相关,比如五常之于大米,西湖之于龙井。但显然,好吃的大米还有很多,好喝的茶叶也有很多。我国好物众多,人们百人百味,行业完全可以且必然会容纳更多产地和品牌。原产地依法享受政策保护并不代表品质就是最好的。品牌与产地强相关也不意味着产地格局会一成不变。纵观中外,产地的百花齐放、热点轮动才是常态。以猕猴桃为例,我国是原产地、产量第一,但此后成为新西兰的农业名片,近年来我国又重新居于产业高地,且品种更多元。

  新兴产地要想获得消费者的普遍认可,并非一日之功,需要不断努力,尤其要发挥品牌和产业链的作用。眼下,新土特产虽然可能也卖得不错,但有的价格上不去,有的给别人做贴牌。其实,这些“隐藏款”特产大多天生丽质,其生产过程既有故事性又有科技味。若能多给点儿品牌的阳光,就会无比灿烂。这启示各地要以品种为牵引,以品质为导向,擦亮品牌的金字招牌,延链补链强链,不仅把特色农产品种好、养好,还要做好分级包装、销售推广,不断增强产业竞争力。

  “农业大摸底”让人看到乡村特色产业的诸多可能,但有关地方不可贪大冒进,其他地方不可照搬照抄。须知,各地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其他很多地方也能种蔓越莓,也能养淡水龙虾,关键是需要较大的前期投入和良好的市场开拓。要在保持产业投入的同时,继续挖掘乡村独特资源,注意相似地区的产业动向,注重科技提升,注重模式创新,注重供需平衡,注重保持特色,尤其要警惕短期规模快速扩大而导致的产业波动。(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乔金亮)

不容错过
Powered By Z-Blog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