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张赛男 实习生杨唯琬 上海报道
自IPO节奏阶段性收紧以来,资本市场已有多家拟IPO企业相继撤回发行上市申请,这也使得当下上会的企业变得稀缺。
根据上交所上市委公告,12月18日,灿芯半导体(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灿芯股份)IPO将迎来科创板上会。
灿芯股份拟募集资金6亿元,用于网络通信与计算芯片定制化解决方案平台、工业互联网与智慧城市的定制化芯片平台、高性能模拟IP建设平台。
尽管其IPO募资额不大,但结合当前整体融资环境和芯片行业所受的关注度,灿芯股份的IPO还是吸引了较多目光。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灿芯股份第二次上会。
此前的10月18日,灿芯股份第一次上会后被暂缓审议,被重点关注的是公司治理结构和关联交易的问题。此番二次上会,对于上述问题公司或许有了说服监管的理由。
制程工艺还处在追赶态势
招股书显示,灿芯股份是一家芯片设计企业,依托自身IP及SoC定制开发能力为芯片设计公司及系统厂商等客户提供芯片定制服务。
对于行业地位,灿芯股份自称为“全球集成电路设计服务行业头部厂商”。
从市占率角度来看,灿芯股份排名确实不错。
根据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报告显示,2021年度公司占全球集成电路设计服务市场份额的4.9%,位居全球第五位。前四位分别是创意电子(3443.TW)、世芯电子(3661.TW)、芯原股份(688521.SH)、智原科技(3035.TW)。在中国内地,其排名第二,仅次于也在科创板上市的芯原股份,不过后者的市占率为11.1%,两倍于灿芯股份。
就其业务模式,灿芯股份还在回复函中特别提及其有别于聚焦于IP授权收入的IP提供商,而芯原正是以IP授权业务闻名。
灿芯股份表示,公司主营业务聚焦于为客户提供芯片定制服务以实现芯片设计收入及由其转化的量产收入,并未将IP授权业务作为独立业务运营,IP授权主要作为芯片定制业务中的一部分存在。
数据显示,2020年-2022年,IP授权业务占公司营收的比例分别是6.95%、6.38%、4.32%。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芯原股份的半导体IP授权业务营收占比在30%以上。
从应用领域来看,消费电子行业是灿芯股份最重要的下游应用,报告期内累计收入占比达到了30.95%,主要客户有瑞盟科技、沁恒微电子;工业控制收入占比23.91%,安路科技 为其客户之一;物联网收入占比22.2%,主要客户有力同芯;网络通信收入占比10.74%,主要客户有星思半导体、科华新创。
公司称,在消费电子、工业控制、物联网领域销售收入占比较高且保持稳定增长,同时基于自身在网络通信与高性能计算的技术积累,在前述两个新兴领域实现了收入的快速增长,同时公司正积极布局汽车电子及智慧城市等领域进行客户拓展与技术研发。
作为其主要的竞争对手,芯原股份主营业务收入中消费电子及物联网领域收入占比较高,同时其在工业领域及汽车电子领域实现了收入快速增长。
不难发现,二者的下游应用领域基本一致。不过就技术先进性来看,灿芯股份离排名头部的企业仍有差距。
据披露,公司定制项目主要集中在65n及以下工艺节点,2017年基于28nm工艺推出16G Serdes IP。
公开信息显示,创意电子已实现5nm设计收入,芯原股份已实现5nm系统级芯片流片成功,世芯电子已实现7nm高性能计算芯片设计。
灿芯股份坦言:“在制程工艺方面与业内领先厂商尚处于追赶态势。”
这也体现在研发投入的对比上。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灿芯半导体研发费用分别为3915.47万元、6598.62万元、8522.81万元与4650.03万元,占营收比重分别为7.74%、6.91%、6.54%、6.97%。
尽管灿芯也在加大投入,但如果再与芯原对比,这一研发力度便显得逊色,要知道芯原的研发投入占比高达30%。
“从灿芯的市占率表现来看还可以,在国家整体支持集成电路行业的政策背景下,只要没有硬伤还是可以上市的。现在融资环境不振,灿芯如果能够过了上市这一关,对自身发展是十分有利的。不过当下的变数是,芯片行业也在调整,未来会向头部进一步集中,如果公司后续盈利情况发生变化也会面临问题。”一家关注芯片行业的券商分析师对记者表示。
独立性问题
尽管与头部厂商存在差距,但灿芯股份近年来也在奋力追赶,业绩上表现出较好的成长性。
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灿芯股份各期营业收入分别为5.06亿元、9.55亿元、13.03亿元以及6.67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58.54万元、4361.09万元、9486.62万元和10864.57万元。2020年至2022年,公司营收年均复合增长率60.42%。2023年上半年,灿芯股份净利润超1亿元,且超越2022全年公司利润规模、盈利能力整体较为突出。
不过,在半导体市场整体下行的情况下,监管也关注公司的成长性。
对此,灿芯股份在回复函中表示,公司目前芯片设计业务在手订单情况良好,芯片设计业务2023年1-3月收入及截至2023年3月31日在手订单合计约4.5亿元,已超2022年度全年芯片设计业务收入水平,公司各类客户芯片设计业务需求具有可持续性,未来可开拓客户及存量客户新增业务需求充足。
而最受监管关注的是灿芯股份的公司治理和独立性问题。
在今年10月第一次上会时,监管就要求公司进一步说明董事会的决议机制和表决情况、董监高的提名任免、公司经营管理的实际运作情况,补充说明认定无实际控制人依据的充分性;以及说明公司向中芯国际的采购均价与中芯国际对外销售均价差异的合理性,以及相关关联交易定价的公允性。
招股书披露,截至2023年10月11日,灿芯股份第一大股东庄志青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公司19.82%股份,第二大股东为中芯国际的全资子公司中芯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简称“中芯控股”),持股18.89%,第三大股东为NORWEST VENTURE PARTNERS X,LP(简称“NVP”)持股13.47%,灿芯股份无控股股东和实控人。
不过,在2020年1月至2020年11月,中芯控股持股超过30%,灿芯股份也并未将中芯控股认定为控股股东。
对此,灿芯股份解释称,灿芯股份最高权力机构为董事会,中芯控股无法控制灿芯有限董事会,未将中芯控股认定为控股股东符合相关规定。
灿芯股份董事会由6名/7名董事组成,中芯控股委派的董事始终为2名,中芯控股委派的董事不足以对灿芯有限董事会的决策产生重大影响。
2021年2月至今,中芯控股持股低于30%且灿芯股份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灿芯股份的最高权力机构为股东大会。股东持股较分散,中芯控股持股比例未超过30%,灿芯股份认为中芯控股也不足以对股东大会的决策产生重大影响。
虽然持股比例降低,但中芯国际对灿芯股份的影响还体现在业务上。2020-2023年上半年,灿芯股份第一大供应商都是中芯国际,占各期采购总额比例分别为69.02%、77.25%、84.89%与75.29%。
对此,灿芯解释称,采购金额占中芯国际报告期内销售金额比例较小,无法影响上述供应商的销售政策,向其采购为市场化采购,相关交易价格公允;并称与中芯国际不存在共同研发或共有技术工艺的情形。
对于独立性等问题,12月18日,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次致电灿芯股份公开电话了解有关情况,不过其对外电话一直无人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