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广东食品工业:培育“一区一带全域支撑”格局,力争年均增速超10%

尚怡达人 2023-12-22 74026人围观 科技食品安全经济农业增加值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丁莉   广州报道

今年前十个月,广东省食品工业规上企业实现工业增长值2008.43亿元,同比增长7.95%,这一数值远高于全国规上食品工业增加值和广东规上工业总体增加值;同时,在外贸下行压力下,广东食品工业出口交货值逆势增长23.55%。

这意味着,相比于全国其他地区,食品工业对广东意义更为重大。蝉联全国“工业一哥”近30年的广东,其产业体系便起家于“珠江水 广东粮”;如今,食品工业已发展为全省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并成为“百千万工程”的重要着力点。

解码广东食品工业:培育“一区一带全域支撑”格局,力争年均增速超10%

因而,在传统制造业纷纷面临产能落后、效益低下等困境的局面下,体量庞大的食品工业在广东不能被当成低端产业简单清退,而应加速转型升级。

在此背景下,12月12日,广东省工信厅对日前印发的《关于打造世界级食品制造贸易高地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进行了介绍。该政策背后,广东省工信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多部门均参与制定,全文18条实施意见涉及科研、生产、品牌、出口等全产业链各环节。

根据《意见》,广东将建设“十百千万”食品产业发展格局(十个有国际竞争力的食品特色产业园区和食品展销会、百个特色优势区域品牌、千家营收过亿元企业、万个拳头产品),到2027年食品工业产值突破1.5万亿元,年均增长超10%。

加码科研,力争85%食品规上企业数字化转型

在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食品处副处长孙璐看来,当前食品工业正面临转型压力。在消费端,正呈现由“吃饱吃好”向“营养健康”的升级趋势,带起了人们对健康改善等方面的功能性食品的消费热潮,产品迭代速率也在不断加快。

顺应这一趋势,《意见》提出,打造囊括民生保障食品、休闲与时尚食品、老年和婴童食品、保健食品、宠物食品等在内的多元化多场景食品供给体系。

在生产端,前沿科技应用正为食品工业注入新动力。对此,一方面,《意见》鼓励对关键共性技术的攻关,尤为强调关键原料及配料、专用设备、现代生物技术、新型加工工艺、冷链物流等领域的创新,并提出建设食品领域重点实验室、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以期提升食品质量、风味和营养。

事实上,在此方面,广东已具备了较强的科研基础,省内从事农产品研究的科研院所和高校累计超20家,兼有一系列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试公共服务平台;龙头企业亦带动相关工艺达到领先水平。例如,汕头市潮庭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已拥有专利授权16项,旗下牛肉丸于2022年登上冬奥会餐桌。

另一方面,5G、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还在重构食品工业的生产、营销模式。

根据《意见》,广东将推动食品工业走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发展之路,通过开展智能工厂建设试点、培育食品产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标杆,促进原料采收、生产加工、仓储物流、营销管理、售后服务等各环节数字化管理和应用。

其实,从2021年的《广东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到今年3月的《广东省实施消费品工业“数字三品”三年行动方案》,广东均将食品行业作为数字化转型的重点领域。结合本次《意见》出炉,广东还联合来自阿里云等的数字化转型技术专家专门制定了《广东省食品行业数字化转型指引及实施方案》。

该方案进一步指明了食品行业数字化转型的七个重点环节和步骤,筹备成立广东省食品行业数字化转型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数字化转型相关团体标准,提出了“到2025年,食品行业85%以上规上企业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目标。

如今,各地的食品工业数字化实践已纷纷取得成果。以梅州为例,今年来已支持了26个食品工业领域企业项目开展技术改造、数字化转型、“小升规”。

此外,注意到国际市场日渐严格的食品安全和质量标准,为继续维持广东食品出口的高增势,《意见》还加大了对食品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体系建设的重视程度,并提出建设全球性的“生产―研发―营销”供应链体系。

广东省市场监管局食品生产安全监管处副处长罗力介绍,为加快广东食品走出去,全省已施行食品生产企业风险分级管理,并携手港澳发布了食品“湾区标准”33项,占全部“湾区标准”约三分之一,三地实现优质食品“同线同标同质”。

培育区域特色品牌,“一区一带全域支撑”

据统计,今年1-10月,阳江规上食品加工企业产值占全市规上企业总产值约9.7%;在梅州,这一数值更是达到20%。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发现,在产业基础薄弱的粤东西北地区,食品工业的意义格外重大。体量雄厚、门槛较低的食品产业既撑起当地经济与就业,也为其产业发展培育基础。始于食品制造,也同广东工业发展的整体路径基本一致。

归根结底,这一意义源于食品工业“接一连三”的属性和集群效应。孙璐认为,食品工业量大面广,具备动力强、韧性足、根基牢等特点,“其发展往往能壮大一个集群、激活一片区域、带动一方农民,并倒逼乡村完善基础设施,拉动仓储冷库、原料预处理、包装物流、交易市场等上下游配套产业的发展”。

因此,《意见》也蕴含了明显的集群化、区域化思维。首先,基于本地农产品发展起来的食品加工天然具有集聚趋势,《意见》支持根据集群基础布置园区,提出“一市一园”,培育发展十个特色产业园区及若干百亿元以上专业园区。

园区载体发展突出“三产融合”性,根据《意见》,这些园区将积极引进包括食品加工、冷链物流等在内的产业链上下游及配套产业环节。

在园区经济发展起来之后,区域特色更为凸显,《意见》继而提出“培育百个区域特色品牌”“加强区域品牌设计与创意”。具体而言,这包括树立品牌独特形象、强化商标使用管理和保护,大力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专项行动。

在此基础上,《意见》进一步对全省食品产业格局做出了规划,广东将构筑“一区一带全域支撑”产业发展格局,即广州、佛山、东莞做大食品产业核心区;湛江、潮州、汕尾等地做强沿海食品产业带,培育食品产业新增长极;同时,推动全省各域立足区域资源要赋和独特饮食化,发展特色食品产业。

目前,广东省各地特色产业集群已初具格局。例如,阳江已初步形成了调味品、水产加工等四大特色细分产业,“中国调味品之都”等品牌创建成效已见。尤其在调料领域,阳西县绿色食品产业园已聚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及全国十大调味品品牌,待投产和在建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将占全国产能的22%。

梅州市工信局副局长吴文宇也提出,接下来,梅州将依托区域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打造广梅园食品饮料和预制菜特色园区,形成县域食品特色知名品牌,并在文旅方面“做文章”,形成集生产、消费、游乐、休闲、观光于一身的工业综合体。

目前,广东已形成中国水产预制菜之乡(顺德)、中国盐�h鸡之乡(饶平)、中国饮料之都(三水)、中国腊味之乡(黄圃)等一批区域特色品牌。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王琪表示:“当前,各地正加速走特色产区化之路,强化差异化特征有助于促进本地经济发展,品牌也能够赋值区域经济进一步集聚。”

不容错过
Powered By Z-Blog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