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奉献 报国为民――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下)

尚怡达人 2023-07-25 3324人围观 莲藕脐橙赣南

  资讯北京7月22日电 题:创新奉献 报国为民――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下)

  资讯记者张泉、温竞华

  他们锐意攻关,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为己任;他们不惧艰辛,数十年坚守在科研一线;他们甘于奉献,为守护人民健康默默付出……

  近日,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等6部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最美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他们的感人事迹将鼓舞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更大贡献。

  经过50多年的发展,赣南老区已成为著名的脐橙之乡,品牌价值不断提升的“赣南脐橙”成为老区人民的“黄金果”“致富树”。“赣南脐橙”的做大做强,饱含着“赣南脐橙引种第一人”袁守根的心血。

  从一名普通技术员到江西省信丰县脐橙场的副场长、场长,袁守根把全部热情奉献给了脐橙,他曾和团队翻山越岭,完成1万多亩山岭的勘测;他曾不断摸索,形成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治的成套技术;他曾著书立说,将脐橙育苗、定植、施肥、整枝等知识和经验全部传授给果农。

  如今,袁守根“退休不褪色”,尽心尽力做果农的“免费顾问”:面对果农,他来者不拒,有问必答,毫无保留地传技术、出点子。

  或甜脆、或香糯的莲藕,是餐桌上广受欢迎的美食。在我国,当前超过85%的莲藕品种出自莲藕育种专家、武汉市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柯卫东之手。40年来,他带领团队选育莲藕新品种近20个,丰富莲藕供应的同时,也为藕农带来实惠。

  莲藕是我国重要的水生蔬菜,然而,品种类型少、产量低等问题曾制约着莲藕生产。为攻克这些难题,柯卫东每年都有大半年时间与莲藕“泡”在一起,无惧酷暑和潮湿,在试验田里育种、选种,数十年如一日。

  他和团队选育的莲藕新品种产量比传统地方品种增产30%至50%;发明的新型繁育技术为藕农每亩节约种苗成本近千元;选育的品种近10年累计推广4000万亩以上,取得良好社会经济效益。

  如今,年过六旬的柯卫东仍奔忙在莲藕育种科研一线。“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科研理想。

  为麻风病患者做治疗康复,孜孜不倦开展麻风病防治的理论和临床研究,热心推进麻风病康复者的“心理康复”“社会康复”……云南洱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名誉主任李桂科是麻风病康复者心中名副其实的“好医生”。

创新奉献 报国为民――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下)

  40多年前,李桂科前往洱源县山石屏麻风院,为100多位麻风病患者做治疗康复。“这个地方与世隔绝,是医生的职责让我坚持下来。”在这里,他为麻风病患者悉心治疗,把患者及家属当作自己的亲人,并最终治愈了这里的所有患者。

  患者治愈后,李桂科又带着他们修路架桥、通电通水、盖新房、搬新居、建学校。“做好麻风病防治工作,不仅要治愈患者,还要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带给每一个人,带领他们过上好日子。”李桂科说。

  发明低免疫原化不同功效重组类人胶原蛋白,创制多种皂苷生物制造新工艺,发明胶原止血材料、组织修复材料等医用材料制备技术……多年来,西北大学教授范代娣带领团队在合成生物制造领域取得一项又一项原创成果。

  大分子蛋白、高活性天然产物等对守护健康、防治疾病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这些物质极难通过化学合成生产,且关键核心技术极难突破,范代娣和团队的长期坚持使得重组胶原蛋白生物制造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率先在国际上实现重组胶原蛋白的产业化。

  范代娣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深度融合,注重科研成果产业化,她说:“科研成果不能只写在纸上,更要面向社会需求。”目前,依托她的技术生产的医用产品已在国内上千家公立医院广泛应用。

  “这还远远不够,我们会更加努力。”范代娣说。

  主持完成各种心导管介入手术上万台次;发表冠心病患者个体化抗凝方案,实现精准治疗;制定心血管病诊疗临床路径,提升全疆诊疗效果……从医40余年来,新疆医科大学心血管病中心主任马依彤一直致力于为患者提供更高水平的治疗。

  “让各族群众不出疆就能享受到一流的诊疗服务!”这是马依彤数十年来不懈奋斗的目标。为此,他带领团队长期开展临床和基础研究,并结合新疆少数民族人群心血管疾病特点,取得一系列原创性研究成果。

  为让研究成果更好惠及基层,马依彤还曾驻村工作、组织义诊,对基层医务工作者进行“传帮带”,在一大批基层医院留下他和团队巡回演讲、交流经验的身影。

  科研攻关不易,他从未想过放弃;旅途奔波辛苦,他从不在意。“我将尽我所能,让老百姓享受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马依彤说。

不容错过
Powered By Z-Blog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