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基金降费下的众生相)
公募基金降费冲击波
7月8日,证监会发布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工作安排。公募行业费率改革大幕正式拉开。
降费对整个行业生态的影响几何?行业链条上的机构又会如何应对?
转折点,或已到来。
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大幕开启。
近日,易方达基金、广发基金、招商基金、博时基金等大批头部公募基金机构集体公告旗下存量产品管理费率、托管费率分别降至1.2%、0.2%以下。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调查发现,业内普遍认为,本次费率调降对于权益类产品占比高的公募影响较大,而头部公募机构在产品体系、渠道布局和运营成本上具有竞争优势,预期行业“马太效应”将会增强,而中小基金公司将可能面临更残酷的竞争环境。
不少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降费后,基金公司需要相应调整自身的经营策略和费用结构,以适应新的费率环境,提高运营效率并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
头部机构启动降费
7月8日,证监会发布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工作安排,即日起降低主动权益类基金费率水平,新注册产品管理费率、托管费率分别不超过1.2%、0.2%。
其余存量产品管理费率、托管费率将争取于2023年底前分别降至1.2%、0.2%以下。
不少头部基金已降低旗下基金的费率和托管费。
据记者了解,易方达基金、广发基金、中欧基金、富国基金、汇添富基金、嘉实基金、华夏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兴证全球基金、南方基金、华安基金、招商基金、鹏华基金、博时基金等近20家公募机构均发布调低旗下部分基金费率并修订基金合同等事项的公告。
比如,易方达基金发布公告,自2023年7月10日起,旗下90只产品下调费率,其中74只主动权益类基金的管理费率由1.5%调降至1.2%,89只基金托管费率降至0.2%。
又比如,广发基金旗下宣布调低116只基金的管理费率,调低119只基金的托管费率,均为业内最多。
不过,据记者了解,目前不少中小基金公司尚未降费,仍在准备中。
“公司目前存量产品还没有降费,在准备中,我们还在观望大公司的做法。但新产品是以1.2%的管理费来申报了,因为高于1.2%根本批不下来。”一家中型基金公司人士告诉记者。
一家基金公司人士说,“目前主要是大中型公司降费,但是今年年底前行业都要完成降费,后面小型公司可能压力更大。”
Wind数据显示,2022年主动权益基金(包括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灵活配置型基金、平衡混合型基金在内,下同)加权平均管理费率约为1.44%,若整体下调至1.2%,降幅约17%。按照证监会工作安排,2025年主动权益类基金管理费率将较2022年下降约26%,意味着在1.44%的基础上降低26%,则2025年管理费率将降至约1.1%。
根据西部证券测算,截至2023年7月7日,全市场主动权益型基金(普通股票型和偏股混合型)平均管理费率为1.46%/年,以2022年末净值进行简单计算,降费对行业管理费总规模影响约为7%,整体相对可控。
谁受影响最大?
“降费其实对基民影响很小,对公募和财富管理链条上的上下游机构影响比较大。”一位基金公司人士接受采访时坦承。
据业内人士测算,此次“管理费+托管费”降费,一只主动权益基金大约降费0.30%-0.35%。
简单计算,基民一年降低0.35%的持有费用,也即1万块钱每年省35块钱。
对普通投资者来说,降费是好事,有助于降低投资者理财成本。不过,基民对0.35%的降费感觉并不明显。
事实上,相对于近两年的基金亏损,降费率微不足道。
主动权益基金近两年负收益,公开资料显示,2022年主动权益类公募基金产品收益大幅下滑(年收益率中位数-19.92%),代表主动基金平均水平的“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年收益为-21.03%,2023年上半年,继续下跌1.48%。
对于基民,降低0.35%的持有费用,更多的是弱市中的心理安慰。降费不是解决“基民不赚钱”的根本,根本还是基金要做好业绩。
根据东吴证券测算,以2022年的数据为例,如果2022年降费的话,一大批头部基金公司平均净利润要降低10%-20%,一些主动权益产品占比较高的基金公司,像中欧基金降幅甚至达到36.6%,前海开源基金降幅为39.3%。此外,广发基金、大成基金、景顺长城基金、银华基金、东证资管、华安基金等净利润降幅在20%或以上。
东吴证券的测算显示,降费将使基金公司业绩面临直接下滑。以2022年业绩为基准,预计费率调降后公募基金行业收入、净利润将相应分别减少148亿元、74亿元,较调整前分别下降10%、16%。
而中信建投证券预计,此轮降费对公募基金管理费收入的影响幅度在13.5%-15.5%左右。
“短期冲击大的还是权益大厂们。”一位大型基金公司人士接受采访时表示。
但长期来看,降费或带来新的趋势,部分业内人士接受采访时认为,降费可能使公募行业头部集中趋势加剧,进一步增强行业的“马太效应”。
理由是,管理费率调降过程中,中小机构的盈利空间将被显著挤压,头部机构在投研环节的优势将被放大。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降费后,资源将更进一步向头部公司集中。基金公司收入来源主要是管理费,具有规模效应。而人力、投研、IT、办公等的成本是刚性支出。对很多中小基金公司来说,原本发展不易,降费可能导致收入进一步降低,进而影响投研资源,以及最终业绩。
“中小公司受冲击比较大,因为基础的系统成本都是固定的,小公司底子太薄弱了,最终可能导致小公司被出清。”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短期来看,降费对基金行业最直观的效果就是公募基金公司的收入减少,规模效应下中小基金公司的竞争环境也会更加艰难。”金鹰基金认为。
财通证券指出,“长期来看,坚持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投研核心能力扎实、合规风控水平突出的头部机构将更具竞争优势。”
应对
根据记者采访,降费之下,ETF为代表的指数基金,以及基金投顾业务将更加受到基金公司的青睐。
一家权益类大基金公司人士告诉记者,“公司受降费影响较大,我们将会发力投顾业务、多资产、债券等领域。”
另一家银行系基金公司人士表示,“降费对我们公司影响不是太大,因为我们权益基金不多,主要是固收类产品,公司还在继续大力发展固收类产品。”
一家大型基金公司人士表示,“今年公司的发力点就是ETF基金。”
但是,一位基金公司人士坦承,降费大环境下,中小公司竞争环境更加严峻,“ETF等指数基金业务发展方向都是要砸资源的,做主动权益产品中小公司还能做差异化,做这些标准化的资源型产品中小公司更没有机会了。”
中邮创业基金研究部副总经理江刘玮认为,本次降费对那些依赖较高费率产品的公募基金公司冲击可能较大。这些公司在降费后可能面临较大的收入下降压力,需要寻找应对策略以适应新的费率环境。
他认为,公募基金公司应积极调整经营策略,降低管理成本,适应降费环境,并寻找新的增长点和盈利模式。
江刘玮认为,可以考虑以下措施来应对降费:一是降低管理成本;二是优化投资策略;三是推出低费率产品;四是加强资产管理服务。
江刘玮指出公募基金公司未来可以重点发展以下业务:
一是低成本产品:低费率的指数基金、ETF基金等将成为公募基金公司的重点发展方向。这些产品具有较低的费率和良好的流动性,符合投资者对低成本、高透明度和易操作性的需求。
二是主动管理基金的特色化发展:公募基金公司可以通过推出专注于特定行业、主题或策略的主动管理基金,提供与其他产品不同的投资机会。这些特色化基金可能会吸引具有相关投资偏好的投资者。
三是资产管理服务:公募基金公司可以加强资产管理服务,提供个性化的投资组合建议和资产配置方案。通过与投资者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并提供专业的理财规划和咨询服务,可以增加公司的收入来源。
而海外应对公募降费的路径或可做借鉴。
金鹰基金FOF投资与金融工程部指出,“优化费率结构对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据其介绍,从上世纪70年代美国出现首家不支付渠道商尾佣的基金公司起,美共同基金支付给代销机构的相关费率不断削减,基金销售机构也逐渐完成了主要收入来源由佣金到顾问费的转变,基金费率总水平得以不断下行;同时,美国的基金销售模式也因此从“推荐尾佣更高的产品”变得更倾向于“推荐费率更低、更适合客户的产品”,这也进一步增强了投资者的购买意愿,最终形成了投资者追加投资—规模扩大—规模效应带来费率下行—投资者追加投资的良性循环。
金鹰基金FOF投资与金融工程部指出,长期来看,降费是让利投资者最实在的措施,一方面吸引市场资金、扩大公募基金管理规模,可以对冲降费对基金管理人收入的直接影响;另一方面也倒逼公募行业优化运营成本结构,是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事实上,此轮降费并非是孤立事件,此次费率改革除降低主动权益基金费率外,还包括:降低交易佣金率,因涉及修改法规,预计今年底前完成;规范销售环节收费,预计2024年底前完成;完善费率披露机制,分别列示净管理费和尾随佣金、全面反映交易佣金水平及分配。
此外,从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的配套措施看,方案也提出大力引入中长期资金、支持基金公司拓宽收入来源(比如基金投顾业务试点转常规,支持基金公司申请基金投顾业务资格)、降低基金公司运营成本(比如推进基金后台运营服务外包试点转常规、搭建行业统一直销平台、进一步优化公募基金交易结算模式、支持中小基金公司降本增效)、优化基金销售行为(比如践行逆向销售,减少首发冲动,发力持续营销,加快从重销量向重保有转变)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