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撤离”?“中国不可投资”?如何看待当前引资态势?

尚怡达人 2024-03-12 74357人围观

  记者 潘洁 刘羽佳 段续

  近段时间,我国吸收外资有所下降。一些外媒便借此炒作“外资撤离”“中国不可投资”“中国投资环境恶化”,渲染在华投资“风险”,唱衰中国经济。

  事实果真如此吗?如何看待当前中国引资态势和未来前景?全国两会期间,记者就此采访了代表委员和权威部门相关负责人,并同跨国公司和商协会负责人对话。

  2023年,我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3766家,同比增长39.7%;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339.1亿元,同比下降8%。

  新设外资企业数量的稳步增长,彰显全球工商界对中国市场未来的信心。而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波动,则来自疫情的“疤痕效应”、地缘政治等多重外部因素的冲击。

  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司长朱冰告诉记者,疫情期间,人员跨境往来、招商考察交流等活动受限,反映在实到外资数据上会有滞后。此外,一些国家推动产业和资金回流,出台涉华投资限制措施,干扰了正常的跨国投资决策。

  放眼全球,世界经济艰难复苏,联合国贸发会议数据显示,尽管去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体实现增长,但如果剔除几个投资中转地,实际下降了18%。

  在全球跨国投资低迷、引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中国的引资“成绩单”可谓来之不易――

  引资规模仍处于历史高位。2020年中国吸引外资(含金融类投资)首次突破1万亿元,2021年、2022年连续平稳增长。2023年吸引外资仍保持了万亿元规模,处于历史第三高水平。

  引资结构持续优化。2023年中国高技术产业引资4233.4亿元,占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比重为37.3%,较2022年提升1.2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

  中国营商环境怎么样,企业最有发言权。中国贸促会《2023年度中国营商环境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受访企业对中国营商环境总体评价为4.36分(满分5分),近九成受访企业评价为“满意”及以上。

  优化营商环境,中国一直在努力。5日提请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部署今年工作任务时提出,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保障依法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招标投标、标准制定,推动解决数据跨境流动等问题。加强外商投资服务保障,打造“投资中国”品牌。提升外籍人员来华工作、学习、旅游便利度。

  连日来,全球各大媒体持续报道中国两会,跨国公司高管关注中国两会,进一步凸显中国市场在全球工商界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经济韧性强、动力足,中国市场规模和潜力大,跨国公司和全球资本看好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权衡说。

  中国14亿多人口的超大规模市场正在向全球展开,更多高水平开放举措正在到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鼓励外资企业境内再投资。

  当前,跨国公司正以“提质换挡”的投资拥抱中国市场――

  就在全国两会开幕前夕,跨国制药企业阿斯利康宣布:投资4.75亿美元在华新建小分子药物工厂,上海成为其第五大全球战略中心。

  第七届进博会已签约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近200家;肯德基中国门店规模突破1万家,数量超过美国本土;空中客车在欧洲之外首个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项目在成都投入运营……全球工商界用实际行动表达对中国市场的看好。

  据北京3月10日电

不容错过
Powered By Z-Blog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