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群慧委员:充分释放四大红利,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尚怡达人 2024-03-09 87075人围观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7日讯(记者 马常艳)如何系统理解新质生产力?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哪些有利条件?又该如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围绕这些问题,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 中国经济网记者马常艳 摄

  “当今世界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化时期,生产能力及其要素也正处于一个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关键变革时期。”黄群慧认为,这是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关键时期。

  黄群慧表示,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

  他指出,有别于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在功能取向上表现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体现的是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黄群慧表示,新质生产力要素的产业载体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其中,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先进性+协同性”承载体现着新质生产力的创新驱动要求,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绿色化+可持续性”承载体现着新质生产力的绿色低碳要求,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安全性+开放性”承载体现着新质生产力的开放融合要求,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完整性+包容性”承载体现着新质生产力的人本内蕴要求。

  “中国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制造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企业家的人才优势。”黄群慧说,“我们需要很好地释放‘独特制度红利’‘市场需求红利’‘制造大国红利’‘人口质量红利’,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对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具体路径,黄群慧认为,应强化新型要素供给,夯实新质生产力发展基础;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增强新质生产力载体支撑;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强化新质生产力功能取向;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塑造适配新质生产力的新质生产关系。

  黄群慧进一步表示,在新型劳动者方面,要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加快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在新型劳动工具方面,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通用性、基础性、前沿性技术研发攻坚力度,着力提升现代新型劳动工具赋能发展的质量与效率;在新型基础设施供给方面,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加大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尤其是促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尽快建成布局完整、技术先进、运行高效、支撑有力的创新基础设施体系。

不容错过
Powered By Z-Blog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