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李果 成都报道
2024年的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成都将加快推进“三大工程”,包括实施城中村改造项目70个、“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项目30个,建设保障性住房5000套。
仲量联行成都战略顾问部负责人于清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城中村改造是超大特大城市完成核心区功能重塑,实现中心城区价值跃升的重要契机,为产业回归主城,与中心城区产业升级提供空间载体保障。
作为常住人口超2100万、建成区面积超1300平方公里的超大城市,成都城中村改革在2023年加速。
尤其自2023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以来,成都市按照“因地制宜、能改尽改、分类推进”的原则,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以消除安全风险隐患、不断提升城市韧性、补短板强弱项、增进民生福祉为着力点,制定印发《成都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实施方案》,目前正在加速推进一批安全隐患突出、群众反映强烈、有产业支撑的城中村改造项目。
于清华表示,在此背景下,城中村改造除了拉动房地产市场投资、改善民生居住环境、提升城市形象等作用外,更应深刻认识城中村改造是超大特大城市完成核心区功能重塑,实现中心城区价值跃升的重要契机,通过城中村改造将城市中心存量空间转换为产业增量发展空间,为产业回归主城,与中心城区产业升级提供空间载体保障。从另一方面,中心城区由于建成时间较早,部门区域城市功能与基础设施不能满足超大城市发展需求,在城中村改造中可统筹考虑进行公共配套服务的一体化提升。
2024年1月31日,成都市住建局发布消息称,成都市第一批62个城中村改造项目获得国家专项借款支持,总资金规模逾1200亿元。截至目前,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两家政策性银行已累计与成都市签约项目29个,投放资金约15亿元。
于清华表示,城中村改造不仅仅是一本土地经济账,应当从城市多重效益来反算投资,以及重新思考功能定位与业态组合,其中包括土地出让收益、物业销售收益、物业租金收益、资产增值收益、产业发展收益以及带动周边资产升值收益等多元收益,从长期和短期效益结合的角度理解城中村改造的历史使命及经济价值。
成都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中心城区要立足“高端引领”,全面增强高端要素运筹、现代产业支撑等核心功能;让主城焕发活力,引进产业,从而增加人口吸附力。
于清华表示,城中村大多人口密度大且结构多元,房屋质量差别较大,土地权属复杂,是一个一体化工程。根据《关于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我们认为需要结合城市发展需要、土地价值、业权构成情况因地制宜,逐步推动。在前端模式设计中应鼓励市场主体、投资方等多元主体参与,享受城市各个阶段的发展红利。